news center
当前,我国不断增强的内河通航能力,为优化产业布局、方便人民群众出行及旅游、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内河航运和水上生产活动受天气影响大,暴风雨、龙卷风、下击暴流、浓雾等气象灾害易导致水上突发事件的发生。为此,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建议加强内河通航水域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保障内河航运和水上生产活动安全。
唐冠军说,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综合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不断提升,但极端气象灾害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内河通航水域气象预报准确率不高,时效性不强,气象观测站点覆盖率不够,也没有开设专门的内河水上气象预报平台。据统计,近十年来,长江干线因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导致的水上交通等级事故达83起,死亡失踪114人。
极端气象灾害具有严重危害性。但受现有气象观测设施设备和预测技术等因素制约,尤其是水上局地突发性强对流天气有的难以监测,有的只能做到短时临近预警,致使航行船舶难以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同时,长江、珠江、京杭运河等大江、大河通航里程长,流经省市多,地区跨度大,沿线天气不尽相同,既没有针对水上建立专门的气象观测站,陆上气象观测网络也不能完全覆盖内河通航水域。即便目前我国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广播电视媒体开设有专门的海洋预报栏目,并在互联网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平台开通了海洋预报官方频道,但我国至今尚未针对内河通航水域开设专门的水上气象预报平台。
唐冠军认为,随着我国内河航运的快速发展、水上生产活动的日益频繁和人们群众对水上安全保障需求的不断增加,加强内河通航水域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十分必要。他指出,应该由中国气象局牵头,会同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加强内河通航水域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保障内河航运和水上生产活动安全。为此,他提出从四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加强内河通航水域气象观测站点建设。在现有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基础上,制定内河通航水域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规划,加强内河通航水域沿岸气象观测站点建设及维护保障,同时,在船舶、浮式趸船、大型航标、桥梁等水上设施布置自动气象观测设备,建立健全内河通航水域气象观测站网。二是建立专门的水上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参照我国海洋预报,建立专门的水上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准确发布内河通航水域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为内河航行船舶和水上活动提供可靠的水上气象服务。三是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极端气象灾害预报准确率。加强极端气象灾害预报关键技术研究,组织研发或引进先进设施设备,提高飑线伴有下击暴流、局地强风暴雨等极端气象灾害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